杜冰
2018年,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监管环境的重大变迁,频出的监管政策引导银行理财大军步入全面转型元年。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下,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表现进入上升期。值得关注的是,银行资管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日益凸显。
在此形势下,专家认为,未来银行业要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谋得一席之地,一方面需摒弃刚兑、资金池投资运作模式,通过队伍重构、拥抱科技、差异化协同等精细化管理手段内塑发展动力;另一方面要借助产品线丰富、营销拓展、理财子公司设立等手段外拓资源,从而推动银行理财回归本源,重塑产业链条和生态圈。
净值型产品增长率达278.78%
随着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相继出台,打破刚性兑付、产品净值化已经成为银行理财产品趋势,尝试理财产品的净值化管理成为2018年银行理财市场的最大看点。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2月,各商业银行共发行4481款净值型理财产品,相比2017年全年发行的1183款,同比增长率高达278.78%。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对发行主体的投研能力和信息披露程度要求较高,不同类型银行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
从发行银行统计结果来看,截至2018年12月,发行净值型产品的银行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与农商行。从发行数量看,股份制银行发行数量最多,占比为42.0%;其次是城商行,产品数量占比为31.1%;国有银行占比为20.8%,农商行占比为6.1%。从收益情况来看,城商行收益领先,为4.18%;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次之,平均年化收益分别为3.70%和3.53%;农商行平均年化收益最低,为3.20%。
专家对此分析认为,《资管新规》发布施行后,从银行理财长远发展趋势来看,净值型理财产品会成为主流,中小银行仍需完善投研体系,不断提升主动与委外投资管理能力。
向“头部”集中竞争格局凸显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业在净值化转型竞争中呈现出较强的马太效应。据普益标准数据,规模排名靠前的100家银行占据96%以上的市场份额,且该比例在持续提升。
“银行资管市场的竞争压力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不断增强。较早培育出净值型产品开发、销售、管理能力的银行,将凭借规模和机制优势,获取更多的增量客户,进而具备更多的利润来支持打造更优秀的投研团队,进一步巩固其资金募集优势和品牌效应。相反,产品转型滞后或投研能力欠佳的银行,可能因为产品运作经验不足、净值表现欠佳、遭受存量客户流失。”普益标准分析师表示。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全国性银行、城商行与农商行在2018年共发行了164686款产品。从不同类型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发行数量来看,国有银行发行量最大,全国性银行平均发行数量均在4000款左右,城商行与农商行平均发行量均在400款以下,差异显著。
“总的来说,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产品类型更为丰富,相对城商行与农商行,可选择度更高,包括更加丰富的投资币种、投向和投资期限等。但同时城商行与农商行也针对客户的流动性偏好开发了更多开放式的理财产品,开放式产品占比相对较高,与国有银行在当地市场上构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在净值转型程度上,国有银行具有较强的领先优势,城商行次之,农商行则相对落后较多。”上述分析师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办法》发布后,银行理财业务正式步入子公司制发展时代,各商业银行纷纷开始了理财子公司的筹备建设:截至2018年年末,共27家商业银行发布拟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公告,其中5家国有控股银行、1家邮储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10家城商行、两家农商行。截至2019年1月7日,银保监会已正式批准建行、中行、农行、交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申请。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认为,未来无论是净值化转型还是理财子公司运作机制,都将进一步推动银行资管形成类似于基金公司向“头部”集中的市场格局。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提前布局理财子公司,加速转型规划建设,将是未来在资管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的关键。
逐鹿市场需内塑动力外拓资源
随着银行理财进入全面转型期,专家认为,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谋生”,商业银行一方面需摒弃刚兑、资金池投资运作模式,通过队伍重构、拥抱科技、差异化协同等精细化管理手段内塑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也要借助产品线丰富、营销拓展、理财子公司设立等手段外拓资源,推动银行理财回归本源,重塑产业链条和生态圈。
从产品端来看,在拓展产品体系广度的同时,需加大重点领域投入,打造明星产品,建立差异化品牌效应,争取超额收益;从客户端来看,伴随着金融科技创新的深入,逐步实现从客户精细化管理走向智能化与自动化。同时,基于投资能力是资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领先银行应以固定收益投资市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自主投研能力,同时依靠FOF/MOM优化委外投资体系建设。
另外,专家认为,监管对银行理财投资端的放松,将引导银行理财产品体系走向多样化,在此背景下,银行一方面通过禁资金池、设立理财子公司等手段强化风险隔离;另一方面,银行已逐步开始优化风险管理框架,通过专业人员引入及培训、制度体系完善、内控规则优化、权限及限额管理等手段,强化对转型后期需重点关注的市场风险、道德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类型的管理与控制,坚持底线思维。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来看,理财子公司获得“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类信托”综合的全能型牌照,成为唯一能够同时开展这三类业务的最强资管机构。专家认为,理财子公司作为商业银行产品线与客群拓展的重要战略延伸,可有效辅助母行提升外拓资源的能力。因此,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明确理财子公司的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