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降准或为大概率事件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理财
经济民生
本报记者 陈姝含
截至12月2日,央行连续26个工作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刷新2013年7月以来纪录,其中,11月整月暂停逆回购,在2015年5月之后尚属首次。
根据央行公告,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这主要受益于2018年央行四次降准。”中资国信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郑后成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考虑到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增大,流动性合理充裕状态有望保持,叠加央行前期未进行逆回购,后期逆回购零到期,续作的必要性下降。因此,较长时间暂停逆回购成为央行合理的政策选择。
在郑后成看来,目前市场降准+降息呼声渐起。从降准空间来看,目前大型与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14.5%与12.5%,居于较高位置,还有较大的下行空间。2019年降息“相机抉择”,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时动态预调微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2019年央行是否降息取决于宏观经济走势、财政政策发力程度以及降准的效果,尤其是如果宏观经济超预期走弱,则降息可能被提上日程;第二,大概率是政策利率的下行早于基准利率的下行,根据下调政策利率的效果,决定是否下调基准利率。
郑后成指出,总体上看,支持降息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宏观经济基本面承压,企业融资需求较为疲弱;二是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效果有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央行降息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这在2019年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将下行至个位数的背景下,意义较为重大;三是近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鸽派加息表态,将来美联储加息进度与力度或低于预期,中美货币政策的背离可能边际缓和。
然而,也应该看到2019年降准降息存在若干制约因素:一是目前人民币汇率已逼近“7”的关键心理关口。在中美经济基本面以及货币政策背离,中美贸易摩擦未见实质性缓和的情况下,如果降准叠加降息,预计人民币汇率大概率承压。二是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效果有限的情况下,降准释放出来的资金存在流向房地产领域的可能,推升资产价格泡沫,此外,降息可能推升债务率,影响到金融去杠杆的效果。三是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对未来物价可能的不确定变化,亦须密切关注”,预计2019年通胀中枢较2018年小幅上行,降准叠加降息存在进一步推升通胀的可能,尤其是2019年年中。
郑后成说,在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背景下,未来央行货币政策走势大致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在货币政策多目标体系中,“稳增长”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中性的同时,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三是资本跨境流动管理有可能得到强化。四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实现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当前金融市场的主要问题是,在央行四次降准,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信用增长延续放缓态势,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预计央行将致力于改善民营企业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渠道,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此同时,创新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与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更好实现“精准滴灌”。
——————————————— 分享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