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过拒收现金吗?央行要出手整治了!
来源:国际金融报
经济民生
7月13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
想随意拒收现金?
央行说:不可以!
7月13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存在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进行整改。整改期限届满后仍然存在上述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对于此次公告的发布,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出台公告有利于打造安全、高效、和谐的人民币流通环境。
市场上频现拒收现金现象
去年以来,媒体和网络上陆续传出部分商家拒收现金的消息,央行方面也曾明确表示,如果商家出现拒收人民币现金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法规。央行表态后,很多企业都设置了现金代付通道。
7月13日,盒马鲜生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范围内,每家盒马鲜生门店都已设置了现金代付通道。所谓的现金代付通道是指消费者将现金给收银员,由收银员通过公司的支付账号来进行买单。该公关人员称:“既然每家盒马鲜生门店都已设置了现金代付通道,就不可能拒绝收取现金”。
近年来,随着信用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的崛起,非现金支付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虽然拒收人民币现金的商户不是主流,但加入“谢绝现金”队伍的商户确实在不断增加,不少消费者也反映,曾在旅游景区、餐饮等商户消费时遭遇拒收现金。
对商家的这类行为,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行为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
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广泛应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消费者支付需求多种多样,现金支付习惯和偏好仍然广泛存在。
央行开始着手整治
拒收现金现象愈演愈烈,央行也被迫出手整治。
7月13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 10 号,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存在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进行整改。整改期限届满后仍然存在上述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对于公告中列出的“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的情形,央行解释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履行反洗钱、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法定义务,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进行支付的,应当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随着移动互联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对于电商平台、无人销售、自助服务、网络政务等场景,以网络化、无人化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履行法定职责,也不具备现金收取条件,且参与各方在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上达成一致,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
上述负责人强调,必须明确,政策指引本身是中性的,目的是规范包括现金在内的各类支付工具的选择和应用,对支付行为、业态发展、技术创新并不会产生带有偏向性的影响。
为了落实上述公告内容,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形成合力。良好的流通支付环境,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我们正在加紧研究操作细则,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检查、整治。同时,央行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认真落实公告要求,规范商户收支行为,共同维护市场环境,不断提升自身信誉和形象。
二是畅通渠道。人民群众和消费者发现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城市政务热线、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央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三是突出重点。央行将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公共服务、大中型商户进行重点关注,对不正当竞争、恶意或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为了构建长效机制,打造良好的现金流通环境,上述央行有关负责人还表示,有关部门应做好宣传。现金在支付功能之外,还具有培养财富观念、传播文化、维护国家形象等多方面价值,人民银行、相关部门、媒体应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现金的地位和作用。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提升现金服务水平,提供安全、便利的现金服务。商户要在确保接受现金的基础上,提供多元化支付方式,满足消费者需求。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时,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各类主体要换位思考,协商解决好支付方式选择问题,合理反映诉求。各地在建设智能化、信息化城市过程中,要注重保障全体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自觉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的良好氛围。
(国际金融报记者 陈圣洁)
——————————————— 分享文章 ———————————————